孩子不愿意说英语,可能是处于语言沉默期,家长要改变方式引导他

少儿学习英语 2021-12-31 10:18112未知admin

“难道是因为大宝的性格有些内向、不愿意与外国小孩开口?还是平时的词汇积累不足?或许,大宝也会继我们这一代人之后,成为下一代的哑巴英语践行者?” 相信这不光是我一个人


“难道是因为大宝的性格有些内向、不愿意与外国小孩开口?还是平时的词汇积累不足?或许,大宝也会继我们这一代人之后,成为下一代的哑巴英语践行者?”

相信这不光是我一个人的困惑,不少家长在孩子说英语方面都使出了各种方法,可是效果甚微。那么问题的根源到底出在哪呢?

下面我们就来深挖一下背后的原因,争取为孩子找到正确且合适的方法吧!首先,我们先来找找孩子不愿张口说英语的几个原因:

第一个原因、孩子处于语言沉默期

很多语言学家们都认为:孩子在学习母语的过程中,大多要经历一两年的输入过程,才会张口说出第一个音或词。同样的,学习外语也是这样的过程。

而语言沉默期,就是指孩子接受“输入”的这一过程,他会将听到的语言或词汇在脑海中累积起来,为日后的输出奠定基础。

这一过程孩子很难说出成形的句子,但过了这个时期,已具备语言功能的孩子就会滔滔不绝地进行输出了。

第二个原因:没有遵循语言学习规律

有些家长认为每天给孩子读绘本、上外教口语课,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,孩子一定能进行基本的对话。其实,这对孩子来说有点强人所难。

回想一下孩子幼儿期刚能说母语的时候,首先要经历的都是独词句阶段,即最先说出的一般是“妈妈”或“爸爸”,然后会出现双语句。

比如“找妈妈”,“想爸爸”,最后才会说出完整的句子表达,诸如“宝宝要找妈妈”、“妞妞想跟爸爸玩”等等。

所以学习外语也是同样的道理,必然会先从“dog”,再到“black dog”,最后才能说出“I like the black dog very much,and you?”对于孩子张口说出流利的对话,家长不要急迫,孩子是需要经历从生理到认知的学习规律,别无他法!

第三个原因、学习方式不对

有一些家长自己在当初学习外语的时候,就用错了学习方法,现在有了孩子后,也沿用这样的方法为孩子启蒙,将中英文翻译一一对应起来。

家长以为这样可以让孩子更清楚翻译意思、增加记忆,其实这种做法却是阻碍孩子学习外语最大的绊脚石。

因为每听到一句外语,孩子都会先想一想,“这句中文表示什么意思?”“我应该如何回答?”“回答这句话,英语要怎么说?”这是一种翻译思维,大大降低了孩子对英语表达的反应。

第四个原因、学习中遭遇挫折,孩子不想开口

记得一个英语老师讲过一个案例:一名高知母亲与女儿练习口语时提

问:“What is the weather like?”女儿回答:“It is sun.”

母亲连忙沉下脸,疾言厉色道:“告诉你很多次了,不是sun,而是

sunny,表示晴天,不是太阳,能不能记住?”

女儿不吭声了,以后再与母亲练口语时,总是想了半天才回答,而且越答越错、越错越紧张。这个案例告诉我们,做为启蒙老师的家长们,不要怕孩子犯错,这样极有可能会打击孩子们的学习激情,从而形成逆反心理,不愿意再开口表达了。

家长们可能要问了,那该如何做呢?下面有三个方法,可以让孩子远离“哑巴英语”。

方法一、不逼着孩子开口

不管是语言沉默期,还是语言发展规律,都是孩子学习外语的必经过程,在此期间,需要配合大量输入,建立发声和图像的直接联系,使得语言在大脑中形成固有印象。唯有这样才能自然地、有系统地输出。

方法二、建立特殊情景,激发孩子兴趣

每个人只有在主动学习下才能更有效果,所以孩子学习语言时,尽量为其提供主观性。家长可以模拟一些常见的生活场景,创造出外语语言与画面图像的直观联系,实现浸入式的语言环境。

另外,家长也可设计一些外语亲子游戏,让孩子在玩中学、学中玩,减轻孩子负担,输出更自然些。

方法三、适当纠正

小孩子学外语是一项长期的过程,总会出现错误的发音或语法,家长要接纳孩子这种试错,不要过于焦虑。当然,也不是说所有的问题都不去纠正,下面给家长们提供几种纠错的方法。

第一、重复法则。家长与孩子练习口语时,如果听到孩子有错误,可以试着重复几遍,让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。

第二、肯定法则。

如果家长在重复几遍错误句子后,孩子仍没有意识到错误,家长要先给予孩子肯定,然后说出正确的语音,不动声色地将问题纠正过来。

第三、转换法则。

语言的表达不是只有一种语序,家长可以尝试换一种表述来诠释孩子的病句,增强解理,拓宽孩子的输入量。

乐学说教育寄语:

语言也是一门艺术,需要以自身情况做基础、兴趣爱好做激发,所以当您的孩子不愿意开口说外语时,一定是存在各种各样的原因。家长要结合孩子的不同情况对症下药,才能做到事半功倍。

英语培训哪个机构好?怎么选择英语培训机构-新世界英语网

联系QQ: 邮箱地址: